钮扣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钮扣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东天山地区古游牧民族聚落遗址考古与文保成果展示-【新闻】

发布时间:2021-04-05 17:19:22 阅读: 来源:钮扣厂家

东天山地区是指包括天山山脉东段为中心的今新疆哈密地区及其周边区域。位于横贯新疆和中亚的天山山脉区域的东端,古代丝绸之路的沙漠绿洲之路和草原之路均从这里经过,是古代东西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和枢纽。东天山地区是欧亚大陆北方草原地带较早发生游牧经济和游牧文化的区域。约从公元前2000年开始,东天山地区出现了定居牧业和半农半牧经济的考古学文化。约从公元前1000年开始,游牧经济和游牧文化在东天山地区出现。对于探讨欧亚大陆古代人群沿天山廊道迁徙、交流和融合的历史,揭示古代游牧文化与农业文化交流互动的关系,具有十分关键的重要意义。

石人子沟遗址群位于新疆巴里坤县石人子村南的东天山北麓山前地带,是东天山地区规模最大、遗迹数量最多、类型最丰富的古代游牧民族大型聚落遗址。

1957年,新疆文管会李遇春等人最早发现了该遗址群的部分墓葬,并采集到石器、陶器,当时命名其为“石人子乡遗址”。1958年,黄文弼组织的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疆考古队,又对该遗址群局部进行了复查,根据遗迹遗物判断它是古代居民住宅区。1959年,吴震局部发掘了该遗址群的一座土墩遗迹,发现了较厚的文化堆积,出土了石磨盘、石磨棒、彩陶、大型陶器残片、少量铜器以及较多的兽骨和碳化谷物。

2001年到2008年之间,西北大学学术团队先后在这里进行调查与测绘、发掘、文物普查等工作,确认了古代游牧民族聚落遗址500多处,其中包括石人子沟遗址群、岳公台——西黑沟遗址群、乌拉台遗址群、西山遗址等大型聚落遗址4处。

其中,2006至2007年期间对石人子沟遗址南部中心地带的1座石筑高台、4座石结构居住遗迹和12座中小型墓葬进行了发掘,本次发掘被评为200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2009年以来,西北大学、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国家博物馆、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哈密地区文物局联合申报的“东天山地区古代游牧民族大型聚落遗址考古与文物保护项目”,被批准获得财政部、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专项经费的支持,石人子沟遗址群多学科综合考古研究工作开始正式启动,全面开展。

为推动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开展,从2009年开始,西北大学学术团队先后对中亚地区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相关遗址进行了考察。

已获得的考古调查发掘资料表明,石人子沟遗址群由从东到西分布的红山口、石人子沟、西沟、小黑沟、大黑沟五个遗址组成,遗迹分布面积36.43平方公里,已发现石构居住遗迹800多座、墓葬2000多座、刻有岩画的岩石4000多块。该遗址群分布有前后三个阶段的古代游牧文化遗存,并可能存在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区、宗教祭祀中心区、居住区、驻军区、埋葬区、岩画区等功能区域,是一处内涵丰富、功能齐全、保存完整、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高等级大型聚落遗址。

田野考古工作的同时,其他学科的相关研究工作也已全面开展。在考古学文化研究方面、聚落考古研究方面、岩画研究方面、科技考古研究方面、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西北大学学术团队,通过多年田野考古实践的总结,创立了古代游牧民族聚落考古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正确地揭示了游牧中有定居是游牧民族普遍的生活方式和古代游牧民族聚落遗址的普遍存在及分布规律,并提出了对古代游牧民族聚落遗存基本要素的居住遗迹、墓葬和岩画进行“三位一体”综合研究的方法。在以往的大遗址考古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考古工作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由不同的学者和研究机构承担。石人子沟遗址群多学科综合考古研究过程中,考古工作者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者共同组成了统一的研究团队,开创了考古研究工作与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工作同步进行的工作方式。

东天山地区古代游牧民族大型聚落遗址考古与文物保护所获资料和成果,对于建立东天山地区考古学文化的谱系和时空框架,探讨古代游牧经济和游牧文化形成发展的历史,揭示古代游牧文化与农业文化互动交流的关系,厘清月氏、匈奴等古代游牧人群在东天山地区的考古学文化遗存及迁徙、演变的过程,推动我国古代游牧民族聚落考古研究和多学科综合考古研究的全面开展,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为客观准确的揭示新疆地区多民族、多样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过程,提供重要的新资料和科学依据。

大燕王妃下载

小白彩票

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