钮扣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钮扣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用脚步丈量时代宜春电视台老铁记者张来生的故事【消息】

发布时间:2020-09-16 04:50:07 阅读: 来源:钮扣厂家

张 敏 肖立群 本报记者 钟 瑜

翻大山、过田埂、宿农家,进学校、入车间、访能人。哪里有新闻,哪里就是张来生的“战场”。

在领导眼里,来生像火,全身心投入、付出,燃烧自己,照亮周围;在同事眼里:来生像水,不避艰辛险阻,不怕回旋曲折。从业14年,作为宜春市优秀共产党员,张来生用铁的信念、铁的意志、铁的作风,始终保持在中央台、省台上稿量第一方阵。

4月14日下午,在结束连续10多天的下乡采访任务后,张来生突发脑出血,晕倒在工作岗位上,目前仍在治疗康复中。

来生倒了,牵动宜春许许多多干群之心,市领导、同事、采访对象……纷纷前来探望,微信、短信、微博等千条万条,千言万语,关怀备至。

初心不改,把新闻写在大地上

2003年,毕业于宜春师专政治教育专业的张来生,从宜春风动工具厂宣传科,考入宜春电视台新闻中心担任记者,一干就是14年。

“半路出道”,张来生刻苦钻研新闻业务,潜心研究采访技巧。每天,他除了在外采访、写稿,就是守着电视看中央台、省台和各大卫视的新闻节目。从选题策划、拍摄采访到图像编辑,他都认真学习,悉心领悟,取长补短,业务水平不断提升。

为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张来生的足迹遍布宜春的山山水水。他穿行于雨雪冰冻灾害天气现场,报道社会各界抗灾救险的感人故事;爬行数十里山路,采访坚守大山深处的“感动中国”人物支月英;寒冬腊月进村入户,报道攻坚扶贫工作和农村农民新变化。为了拍到精彩画面,年过四十的他常常将10多斤的摄像设备一扛就是几个小时。

2008年冬天,宜春遭遇特大冰冻灾害。张来生跟随市供电部门同志前往偏远的天台山采访电力抢修工作。天冷路滑、道路险峻,加上大雪封山,无法车行。张来生就扛着摄像设备爬了10里的山路,花了近3个多小时才到达目的地。

2011年6月,宜春遭遇特大洪灾。张来生连夜赶往灾情最严重的铜鼓、宜丰等地,采访当地政府和干部群众抗洪救灾情况。灾区道路毁坏,处处泥泞,张来生冒着大雨,打着赤脚,扛着设备,跟拍群众转移和抢险画面,忙碌了整整一个通宵。

张来生来自农村家庭,父亲几年前因为一场车祸去世,张来生是从采访现场赶到医院,为老父亲送上最后一程。年迈的老母亲知道他工作忙,顾不了家,一直坚持自己在农村老家生活。从事新闻工作14年来,张来生没能和家人吃上过一餐完整的年夜饭,没能好好地陪过妻子看电影、逛街,也从来没带家人出去旅游过。

在台里,大家都称他为“拼命三郎”“老铁记者”。无论白天还是黑夜,无论上山还是下乡,只要有采访任务,他就扛起摄像机冲向采访一线。

匠心别具,把镜头对准老百姓

2011年,因业绩突出,张来生被调入宜春广播电视台外宣报道组,负责宜春电视对外宣传工作。

外宣工作任务重,压力大。为了搞好外宣工作,张来生积极开动脑筋,紧扣中央、省市中心工作,策划选题,与上级新闻单位沟通联系,争取更多的关注和支持。这些年来,张来生的笔跟随时代走,镜头围着百姓转。

张来生说:“每一次我在创作作品的时候,总有一种责任心的驱使。在我的能力范围之内,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无论面对怎样的挫折和委屈,我一定要把新闻报道做到最好。”

勤耕耘多创造,在张来生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多年来宜春广播电视台的外宣工作一直走在全省前列,中央台、省台上稿量始终保持在全省设区市台第一方阵。负责外宣工作后,他个人完成上送省台稿件大约占本台外宣上稿任务的60%以上。

今年以来,张来生和外宣组的同事,聚焦宜春市委、市政府重大举措、重点工作,策划推出系列专题报道,形式活、声势大、效果好。先后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发了《江西宜春:培育发展新动能》稿件;在江西广播电视台播出《昌铜生态经济带 江西绿色崛起的“示范田”》稿件,介绍了宜春充分利用交通和生态优势并存的特色,走出一条独特发展之路的经验做法。

今年4月份,张来生连日奔波在宜丰、铜鼓、万载、袁州区、高安、明月山等一线采访拍摄,没有丝毫停歇,完成了《江西好人不断涌现 赣鄱大地英雄辈出》《“绿色愚公”漆友朋:栽树护林45载 绿化荒山3000亩 》等重大新闻报道稿件。4月14日,这位“老铁记者”在铜鼓与省台记者制作完生态文明建设稿件后,回到单位,晕倒在工作岗位上。

六边形消除最新版本下载

天天猎人破解版

醉游三国